豫ICP备17040950号-2

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译者:裘霜

金钱能买来幸福吗?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新的研究让我们对获得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许多国家,经济学家一直在审视收入和幸福的关系;心理学家对人类个体的研究发现了在涉及现金时,是什么真正令我们怦然心动。
  
乍看起来,结果似乎有点显而易见:是的,从广义上说,高收入者比勉强摆脱贫困的人更快乐。
  
不过,对发现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之后,他们得到了大量更令人惊讶、也更加有用的结论。
  
简而言之,最新研究表明,财富本身并不能为美好生活提供任何保证。比高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如何花钱。举例来说,与为自己花钱相比,为别人花钱更令人愉快。而且,当人们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时,花钱旅游、增长见识,比购买物质产品更让人感到持久的幸福。

 
让我们看看对于指导人们更明智地使用金钱、最大限度地提升幸福感方面,最新研究有哪些高见。
  
经历的价值超出想象
  
最近,瑞安·豪威尔被一个难题所困扰。过去10年间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物质商品,生活经历赋予我们的快乐明明更持久,可为什么人们在考虑如何花钱时,还是常常否定经历的价值,优先购买物质产品?
  
作为旧金山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瑞安·豪威尔决定一探究竟。他发现,人们之所以认为买东西能够更好地体现金钱的价值,是因为经历总是转瞬即逝,但物质产品却一直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尽管人们偶尔会花一大笔钱去度假或购买演唱会门票,但在手头不甚宽裕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把有限的金钱用来购买物质产品。豪威尔说:“人们认为经历只能提供短暂的快乐,但实际上,它能提供更多的快乐和更持久的价值。”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奇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人们常常进行理性的计算:我的钱有限,要么出去玩,要么买东西。如果我出去玩,会很不错,但很快就结束了;如果我买东西,至少可以永远拥有它。这在事实上是正确的,但在心理层面上却未必,因为一旦买到手,我们很快会对自己物质财富习以为常。”这种过程叫做“享乐适应”,它使得人们难以通过购买物质感受到长久的幸福。新衣服或时髦汽车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的快感,但我们很快就认为它们理所当然了。
  
另一方面,季洛维奇教授认为,经历往往能够满足我们更多潜在的心理需求。旅行虽然很快结束,但我们可以经常与其他人共享自己的经历,不但能与他人有更广泛的联系,还有利于形成更高的认同感。如果您攀登过喜马拉雅山,那么,即使很久以后所有钟爱的小玩意儿都被抛在脑后,您还可以常常回忆和谈论这段经历。
  
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不会拿自己的经历跟他人攀比,而物质方面的攀比要突出得多。季洛维奇教授说:“想象一下您刚刚买了一台新电脑,非常喜欢、满足,接着您的一位朋友出现了,说他也刚买了一台电脑,显示屏比您那台更亮、处理器更快。您该觉得多不爽啊!但是,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同时去度假,哪怕朋友去的地儿比您去的地儿更酷炫,您仍然拥有自己的经历和回忆,便不会那么闹心了。”
  
季洛维奇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还发现,期待一段美妙的经历,要比等着购买实际有形的商品更能带来快感。等待一个事件的发生一般会令人兴奋,而期待物质性的东西则“似乎让人不耐烦”。
  
不要对所购物品习以为常
  
拥有更多物质并不总让我们欣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习以为常了。“人类极其擅于习惯生活中的变化,尤其是积极的变化。”加州河滨大学心理学教授索尼娅·吕波密斯基说,“如果您的收入增加了,会给您带来快乐,但您的愿望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增加的收入也许能让您在更好的小区买更大的房子,结果那里的邻居们也更有钱,您想要的反而更多了。您已经踩上了‘享乐跑步机’,试图让它停下来或减慢速度,确实是一种挑战。”
  
吕波密斯基教授说,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尽量有意识地欣赏和感谢您所拥有的,时常提醒自己敝帚自珍,将“享乐跑步机”的速度减缓下来。具体做法很简单,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数数自己的幸福,又或者您可能想记日记,或者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方法,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简单地把它们摆在四周。
  
吕波密斯基教授坦承,因为您是在与自己的自然倾向作斗争,所以,感激和赞赏很难持久。如果您的日记或每日感谢变成了乏味的例行公事,就不再有什么作用了。您可能需要变换使用其他技巧。
  
增加多样性、新颖性或惊喜,也可以帮助您更珍惜自己的所有。比方说,如果把一幅画挂在同一面墙的同一个位置,除了刚买回家的那段日子,您不会再多看它一眼。但是,如果把它与另一个房间的另一幅画对调,您就会用新鲜的眼光观看两幅画,而且会更欣赏它们。
  
吕波密斯基教授还建议,应尝试与他人分享您的所有,并敞开心扉,迎接新体验。这意味着您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或者与他人分享。吕波密斯基教授做了一个实验,给实验对象每人家里寄去一大包巧克力,告诉其中一些人尽可能多吃,告诉另一些人不准吃,第三组人可以自行选择吃多少。
  
结果如何呢?现在再面对巧克力,与可以敞怀吃、或按照通常食量吃的人相比,被禁止吃巧克力的人吃得更有滋有味。“暂时放弃一些东西确实有助于我们保持乐在其中的能力。”吕波密斯基教授说。
  
试着给别人钱
  
说到钱,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是,虽然赚更多的钱可能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但是,给别人钱却比为自己花钱更令人快乐。
  
这一结果是从吕波密斯基教授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的。一开始她在校园里向学生随意派发现金,并告诉一些人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告诉另一些人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结果显示,后者比前者更开心。
  
此后,吕波密斯基教授反复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重复这一实验,并将实验方式拓展为让人们送出自己的钱,而不是从教授那里白得的现金,以观察人们是否依然高兴。她发现,在加拿大、南非和乌干达等不同国家,施舍金钱都让人们更快乐,无一例外。即使在那些贫困国家,当人们囊中羞涩时,送出自己的钱仍然令人快乐不已。
  
吕波密斯基教授还与来自100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分析了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数据,结果发现,向慈善机构捐款的人更加快乐,在穷国和富国皆是如此。“我们能够在加拿大观察到与南非和乌干达等地一模一样的效果,在我的从业生涯中,这无疑是最大的惊喜。”她说,“很多人的想法是,等我有钱了,就向慈善机构捐款,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乐于奉献的人,往往是正在贫困线上挣扎、努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
  
就幸福而言,指针的移动与您拥有的金钱数额关系不大,但与您的捐款所产生的效应密切相关。如果您看到自己的钱让别人的生活有所不同,就会使您快乐,即使您出资的数额微不足道。
  
还要确保花钱买时间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您买回来的东西会怎样影响您安排自己的时间。在郊区购置大宅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长时间通勤时间会降低总体生活满意度。据计算,您需要加薪40%,才能抵消1小时通勤所增加的痛苦。
  
“花钱买时间更划算,”吕波密斯基教授说,“不要购买一辆更花哨的汽车,除了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坐在车里,您不会在其他时间需要它。与其在郊区买别墅,每天长时间通勤,不如在市区购买一处离工作地点很近的小房子,如此一来,您就可以利用日落前1小时与您的孩子在公园里踢踢球。”
  
另一种为自己购买时间的方式是把不喜欢的工作外包出去。聘请私人助理曾经是富人的专利,但现在人们可以更方便、更实惠地雇佣自由职业者,或在网络上找专业人士,帮自己完成日常管理,或单个任务。
  
目前,吕波密斯基教授正在做的研究涉及到人们外包任务后如何安排因此所节省的时间,以及这样做是否使他们更快乐。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为自己购买时间,大多数人确实变得更加快乐,但前提是他们使用时间的方法正确无误。如果人们将它视为是“意外得到的时间”,并真的用它做点计划之外、让我们更加快乐的事,我们才能在情感上受益。
  
不过,虽然购买时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但总是用金钱来衡量时间的价值却未必可行。一旦人们把自己的时间当做金钱,便不太可能花时间去做没有经济收益的事,即使是少量时间也不行。因此,将时间当做金钱也会造成一些破坏性后果。
  
钱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幸福
  
幸福的第一个衡量指标是“可评估性”,吕波密斯基教授将其定义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您的生活是美好的——您对自己的生活满意,正在朝着人生目标迈进。”经济学家们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数据和幸福调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比对,非常明显的证据表明,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国家,富人都比穷人更幸福,富裕国家的人比贫穷国家的人更幸福。
  
幸福的另一个要素是“情感性”,吕波密斯基教授解释说,这是指一个人经历愉悦、喜欢和安宁等正面情绪和与此相对的负面情绪的频率。“您也许整体上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但其实真正开心的时候不多。”她说,“当然了,快乐的人也会体验到负面情绪,只是没那么频繁。所以幸福其实是由‘可评估性’和‘情感性’两个部分组成。”
  
当研究者审视情感性指标时,一户家庭的年收入一旦达到7.5万美元,他们的幸福感便不再随着钱的增多而递增。总之,当您钱不多的时候,额外一点点钱就会让您开心很久,因为您有能力满足更多基本需求了。然而,一旦您积累了一定财富,再想“买到”更多幸福就变得难上加难。
  
切忌入不敷出
  
最后,虽然关于金钱与幸福的许多研究都侧重于如何花钱而不是如何省钱,研究者认为,入不敷出将招致灾难。关照好您的基本需求,确保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季洛维奇教授认为,虽然他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物质产品而言,生活经历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但人们首先当然应该购买必需品。尽管他的研究结果可以涵盖各个收入水平的人群,但却不适用于收入非常低的人群。他说:“那些人真的无法自由支配收入,手里的钱几乎全部用于购买必需品了。”
  
研究还表明,债务对幸福感产生不利影响,而储蓄和金融安全往往会提升幸福感。一项关于英国家庭的调查发现,那些债务水平较高的人群拥有较低的幸福感,而一项针对已婚夫妇的研究则显示,更多债务意味着更多婚姻冲突。“储蓄有利于促进幸福;债务不利于幸福。但是,债务的弊端大于储蓄所带来的好处。”吕波密斯基教授说,“从幸福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摆脱债务,而不是增加储蓄。”
  
所以,在您走出去、花大钱享受梦想假期之前,请确保您已经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要,还清了债务,并有足够的钱防范生活中最糟糕的事情从天而降。如果您为了获得一流的人生经历而举债度日,那么,当信用卡账单到来时,一流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快乐将被还款压力一笔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