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ICP备17040950号-2

良朋益友

作者:魏悌香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获奖答案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花一些工夫,为自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花一些工夫,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

浓和淡

作者:子沫

女人分两类,浓的和淡的。用两个词形容就是:月黑风高和月白风清。

我认识的朋友有浓有淡。一位在高校教法语的朋友浓眉大眼,丰满盈润,很妖媚,她特别适合化妆,眼影口红一涂上去,整个人立马神采奕奕,顾盼生姿。有一天,几个朋友约着吃饭,她匆匆而来,面容憔悴,问为什么,她说昨天没睡好,赶时间,来不及化妆。说着便掏出小镜,描眉画眼,涂上艳丽的口红,只是5分钟时间,立马光彩照人,又是美人一枚。

我们纷纷夸她,她笑着说,学生也这样说她,说某老师化妆真好看。浓美人吃起火锅来不怕辣,吃得眼神放光,连辣油也可以舀出来喝下去,然后来一口冰啤酒,冰火两重天。朋友们跟她吃饭,往往最过瘾。她很真实,从不隐藏。不装,这也是我们不是同类,但却能成为朋友的原因。

“暖男”当道

作者:韩松落

生活里缺少什么,人们才会渴望什么。正因为生活日趋坚硬,人们才渴望柔软,所以,“暖男”开始流行。一篇写“暖男”的文章,发布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之后,创下了几百万的浏览量,足以说明,人们的这种渴望有多么强烈。

当我们谈论“暖男”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该怎么给出定义?综合了诸多的讨论结果之后,百度百科给出了定义:所谓“暖男”,是“能给人温暖感觉的男子”。暖男的要素,更多体现在生活和情感领域。他们温和细腻,能够洞悉和体察别人的情感,他们勤劳肯干,懂得照顾人,是顾家、爱家的生活家,能让别人觉得如沐春风,给身处不安之中的人,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么温暖的人?似乎有的吧,在电影里,在小说中,在明星给出的形象里。

例如《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例如电影《横道世之介》的主人公,都是经典暖男。尤其是横道世之介,他爱笑,像是没有心事,他热情洋溢、天真烂漫,让所有人都怀念他,他乐于助人,最后也因为助人而死。他像是某个人,又像是所有人,他分明是有特性的人,呈现他性格的细节,都是那么具体,但他的形象又不那么真实。所以网友说,你会觉得世之介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只是想不起他到底在哪里。他是由一千个人合成的,是用理想性格为素材做成的“芭比娃娃”,更是20世纪80年代那个纯真时代的化身。

独处的能力

作者:杨照

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说:“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些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独处更让人惧怕的了。… …他们害怕寂静无声,害怕那种剩下自己一人与自我思绪及长篇内心独白独处时的静默。”

很有意思,费里尼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经一再地说他是如何地害羞、不能适合众人场合,可是即使这样,他仍然不是个真正爱好独处独居的人。

在吵闹与安静之间,究竟要怎样才是真正面对自己?究竟怎样才能感受到那个独立空间与那份自由?

人因梦想而伟大

作者:雷军

2014年11月21日晚,雷军在北大团中央主办的“活力中国说——一刻大型公益演讲”启动仪式上发表了演讲。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对该活动提供了学术支持。部分MBA、EMBA校友有幸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先生展开了一场短暂而精彩的交流。以下为演讲实录。

每一个屌丝都渴望像马云一样逆袭

昨天我在乌镇参加了全球互联网峰会,在这个会议上有马云,也有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说:“雷军,你说你有一个目标,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做成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一”。我忙着点头,我的确说过。但是他没有问我,他去问苹果公司的高管,说:你怎么看?这个苹果公司的高管也很厉害,他说:“Easy to Say, Hard to Do”(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那一刻,我觉得很尴尬,主持人说:“雷军,你怎么想?”